top of page


特朗普的新冠肺炎政治操作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人類一同受到傷害,理應更團結一致抗疫。可惜,美國特朗普政府和一小撮政客對疫情進行種族主義的政治操作,試圖把責任推向中國人。這樣不但使在美國的亞裔人士受到種族歧視,更不利於人類團結抵抗疫情。 特朗普的動機...


美國對委內瑞拉的冷戰思維侵略性政策又是一大敗筆
自1960年代以來,美國為了反共產主義滲透和提升國家安全,重新採用政治及外交國策的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將整個南美視為自我勢力範圍,透過干預各國內政,到處插手南美事務,間接控制各國政府的運作,嘗試將拉丁美洲視為後花園(American...


不容偽學之術蠶食香港司法
在多年前因“佔中事件”而引發的一起上訴案件中,上訴庭曾在判詞中語重心長地指出:社會上彌漫著一股由所謂有識之士鼓吹的“違法達義”的歪風,勸喻年輕人不能貿然被唆擺而犯法。 香港法院上訴庭於本月九日頒下判詞,推翻原訟庭的裁決,認定《緊急條例》並沒有違反《基本法》。戴耀廷(下圖)再...


理解中國行政架構 兩辦非「部門」
近日,就港澳辦和中聯辦是否屬於《基本法》第22條定義下的中央政府所屬部門,引起了香港社會很多的討論。 根據中國的行政架構,一個機構是否「部門」,主要取決於該機構是否具有獨立的行政管理職能。而是否具有行政管理職能,主要在於是否擁有制定政策的權力,具體表現為是否有權制定部門規章...


對解放軍掃街質疑 沒充足法律依據
11月16日,駐港解放軍自發到軍營外的街道,清理妨礙公共秩序的破壞物品,隨即引來有否違反《基本法》及《駐軍法》的質疑。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考慮兩部法律如何規定駐港解放軍的行動,以及清潔街道的行為屬性。 基本法及駐軍法的規定...


貴州省的易地搬遷扶貧經驗
中央政府定下目標,在明年實現全民脫貧,消滅絕對貧困,建成小康社會。為此,各地推出了種類繁多的扶貧政策,例如發達東部地區和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對口幫扶城市計畫、中央單位和國有企業定點幫扶等等。然而儘管如此,對於欠發達地區的壓力還是很大的。例如在西南地區的貴州,千百年來面對山區貧困...


對基本法第18條的理解
社會的暴亂狀况已持續了一段不短的時間,不少市民也渴望能夠盡快回復正常生活,沒有人希望事件進一步惡化。如情况愈發嚴重,一旦觸及整體香港社會和市民的安全時,便有可能落入《基本法》第18條定義的「特區政府不能控制的危及國家安全的動亂」(據《國家安全法》第2條定義,「國家安全」包括...


探討未來優化公民教育的方向
論到香港的公民教育(civic education),以現時的香港教育課程架構下,基本是由通識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主理。它的理念主要強調通才教育(General Education)及全人教育(Holistic...


社會和政府應盡快合力研究設立特別情緒輔
《逃犯修例》修訂引發連串風波,自6月大遊行後,群眾無間斷地發起示威運動,不論是建制、民主及本土陣營都一致在各個平台(尤其社交媒體)發起文宣戰,發佈利己的資訊及宣傳品(不論是真或假),煽動各人的情緒,為自身陣營增加新血及保持政治動員的戰鬥力。至於考究現狀的因由,政治上誰是誰非...


國際政治、社媒和本地「反社會」風氣
上文提到,筆者用社會犯罪學的緊張理論解釋宏觀經濟和社會文化之間的互動,幫助大家理解當時的經濟環境如何成為一個宏觀因素產生社會性的緊張感,令香港充滿負面社會氣氛,在社會結構中明顯出現受壓的一群(主要包括青年)。當然,如只以緊張理論解釋青年「反社會」心態,是遠遠不夠的,也從上篇...


從社會犯罪學理解香港青年「反社會」的心態
近期在新聞報導中,不時會報導本土派人士相關的新聞,例如:在7月27日,香港警方引用《社團條例》第8條,以相信鼓吹港獨的「香港民族黨」影響國家安全、公共秩序及他人權利和自由為理由,建議保安局長宣布該黨為非法團體;在7月13日,本土民主前線前發言人梁天琦早前被裁定涉及亞皆老街的...


「東北案」是真正的司法災難或是正常的司法公義?
今次東北案中,終審法院就刑期聽畢雙方陳詞後,宣佈13人上訴得直,當庭釋放,引起不少公眾熱論。當中,不少公眾人士對於今次終院的決定表示擔憂和不滿,形容司法災難。 今次上訴案中,終院其實認同上訴庭對原審官的錯誤判刑標準,同意明顯牽涉暴力,加重刑罰是正確判斷,不過還需保守刑法「追...


人大釋法是香港法律體系一部分
人大常委會全票通過《基本法》104條釋法。(新華社) 每逢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基本法》進行解釋,總會引起一番關於香港法治的爭論。現在社會撕裂,支持和反對者總愛以很多不同的個人判斷來作出評價,卻往往忽略了最根本的法律規則。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個尺度,以個人判斷代替法律規則,不...


普通法和大陸法
李浩然認為對釋法「追溯效力」的討論只是偽命題。(大公報) 高等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在梁頌恆及游蕙禎就被撤銷議員資格上訴案中,提出了普通法系和大陸法系兩者不甚了解對方的情况。的確,兩個法系存在着很多分別。 以解釋法律為例,在普通法裏,解釋法律的權力只限於法庭,但在大陸法系,法庭...


一地兩檢非法律問題 僅為互信問題
一地兩檢安排被部分市民質疑違反《基本法》關於香港特區之內,除列入附件三的全國性法律之外,只適用本地法律的制度安排。 其實這種對法律的狹隘理解忽略了對法律「普遍適用」原則的認識。所謂「普遍適用」原則,就是說一個地方實行本身的法律時,只是一種普遍的安排,但法律並不排除在一些特定...


粵港澳大灣區﹕深化改革開放的鑰匙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這個名字在社會上日漸普及,相信已愈來愈多人知道,這是一個涉及廣東省9個城市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區的經濟融合概念。然而除了空間佈局,粵港澳大灣區的意義遠在這之上。 過去40年改革開放,通過制度變革釋放了人口紅利和天然資源,從而獲得巨大發展。然而,改革開放很成...


「高齡罪案」趨勢:貧窮及社會冷漠
扶貧委員會在11月19日發表了《2017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顯示去年全港貧窮人口達137.7萬,貧窮率達20.1%,五人中一人貧窮,數字創九年新高。政策介入後,長者貧窮率雖有輕微下跌,但現時仍有30% 長者在政策介入後仍然貧窮。隨著香港社會人口結構年齡層不斷上升,根據政府...


菲律賓的司法「公義」
4名港人,陳國棟、郭錦華、盧榮輝、梁樹福 圖片來源:文匯報 4名港人陳國棟、郭錦華、盧榮輝、梁樹福,於2016年在蘇碧灣對開海面一艘漁船上,因被搜出500克冰毒被捕,菲律賓奧隆阿波地區審判法院的Roline Ginez-Jabalde法官在今年的12月14日,裁定4人藏毒罪...


「遲來的公義,就不是正義」— 應盡快修法向公眾彰顯公義
自從香港政府保安局提出修訂《逃犯條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以便能以個案形式處理逃犯移交事宜,局長李家超解釋條例修訂旨在處理現時法律缺陷、堵塞漏洞,保障市民人身安全。更改內容主要是(一)擴大條例適用範圍,容許香港與未有簽訂長期安排的司法管轄區(包括內地及台灣)以個...


《亞琛條約》減英美勢力,重整歐洲力量
德法兩國議會在1月召開特別會議,一方面慶祝《愛麗舍條約》(Élysée Treaty)簽署56周年;另一方面,希望討論優化條約內容,為歐洲提供新的發展動力。而最終在1月22日,德國與法國在德國城市亞琛簽署《亞琛條約》,表面上是為加深彼此之間的經濟民生發展。...
bottom of page